2025年软件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术论坛预告
2025/10/17 | 作者: | 20次浏览 | 分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

(一)时间:2025年10月17日-18日

(二)地点:中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

(三)参会人员

广西师范大学校领导、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相关领导、报告专家、高校代表、师生代表

(四)会议议程

时间:10月17日

参加会议者报到注册(广西桂林桂山酒店、桂林市七星区穿山路1号)

时间:10月18日 08:30-12:00(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逸夫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时间

主要环节/报告名称和特邀讲者

主持人

08:00-08:30

会议签到

08:30-08:40

广西师范大学领导致辞

唐振军

08:40-08:50

会议代表合影

唐振军

08:50-09:30

报告1: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监测大数据采集和分析

特邀讲者:谢鲲 湖南大学 教授

王利娥

09:30-10:10

报告2:关于算法的一些思考

特邀讲者:许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王利娥

10:10-10:20

会间休息

10:20-11:00

报告3:结构信息的智能感知与博弈新理论及方法

特邀讲者:彭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傅星珵

11:00-11:40

报告4:研究生如何发表顶会论文?高水平论文撰写经验分享

特邀讲者:王森章 中南大学 教授

傅星珵

11:40-12:20

报告5: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高质量论文写作实践

特邀讲者:涂文轩 海南大学 副研究员 

傅星珵


讲者/报告信息

报告1:

报告题目: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监测大数据采集和分析

报告摘要: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监测系统在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网络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高维度、高频率、强时空关联的复杂数据,带来了高效、低成本采集与异常根因定位的挑战。本报告以网络监测为例,发现全网检测数据具有整体低秩特性。基于这一特征,提出了一种融合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的高效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框架,实现低开销的数据采集、补全与异常检测。该方法兼顾数据完整性与资源成本,能够在数据缺失情况下有效恢复信息,并提升对异常模式的识别与智能预警能力。


个人简介:谢鲲,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优秀硕士生导师,长沙市“巾帼建功”标兵,湖南省优秀硕士生导师团队成员,湖南大学岳麓学者,湖南大学科研标兵。担任超算与人工智能融合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


报告2

报告题目:关于算法的一些思考

报告摘要:首先回顾计算机学科的算法研究,然后介绍算法发展的两条路线,最后展望算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报告人简介:王森章,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青年“芙蓉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时空数据挖掘、图数据挖掘、推荐系统等。发表CCF-A类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所发表论文根据谷歌学术统计,累计被引8900余次。3篇论文获得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最有影响力论文”和“最佳论文提名”。主持十余项科研项目。担任国际期刊Neural Network在内的4个国内外期刊编委和青年编委。先后四十余次担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国际会议领域主席(Area Chair)、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Senior PC Member)以及程序委员会委员(PC Member)。


报告人简介:许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杂关键软件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中创软件人才奖。现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计算机卷算法分支主编和《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副主编。研究方向包括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提出了具有精确相变的RB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算法研究和国际算法竞赛,并被写入图灵奖得主Knuth的经典巨著《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和国内外教材等30多本书籍。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了愤怒是因特网上最容易传播的情绪,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等全球数百家媒体报道,并被写入英中法德意等13种语言的170多本书籍,包括国外经典教材、专著和畅销书等。


报告3:

报告题目:结构信息的智能感知与博弈新理论及方法。

报告摘要:本报告将从结构熵发展新理论、面向网络数据异常检测感知新技术和经典博弈对抗新方法的三个方面做系统介绍。首先将传统简单图的结构熵拓展至多关系图、动态图和双曲图等更逼近现实问题建模的复杂图结构熵新理论;在应用方面,实现了面向开放互联网数据舆情事件检测和异常用户行为检测为核心的可解释、无监督、半监督和有监督的感知新技术,并且在经典单智能体/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智能博弈对抗中实现了更高效决策新方法,包括在网络水军对抗、强化学习博弈等方面应用,全面提升了强化学习智能决策的性能和自主性。

报告人简介:彭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优青、专项等项目30余项。研究领域包括互联网舆情安全、大数据异常检测、强化学习智能博弈等。近五年在IEEE TPAMI、TKDE、TPDS、TC、ACM TOIS、JMLR、AIJ、WWW、NeurIPS、ICML、SIGIR、SIGKDD等国际旗舰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学术论文获ESI热点/高被引论文12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1.3万次。


报告4:

报告题目:研究生如何发表顶会论文?高水平论文撰写经验分享

报告摘要: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是每个计算机研究生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方式,也是研究生培养的内在要求。然而,如何在所研究领域的顶会上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对于研究生而言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任务,因为这不仅要求你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还要求学术论文的撰写达到了很高的标准。针对此次会议,我将分享所指导的研究生在国际顶会上发表论文的一些经验,重点介绍论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技巧,以及如何投稿和审稿意见回复方面的一些经验。还将介绍作为一名研究生如何进行选题和找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报告人简介:王森章,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青年“芙蓉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时空数据挖掘、图数据挖掘、推荐系统等。发表CCF-A类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所发表论文根据谷歌学术统计,累计被引8900余次。3篇论文获得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最有影响力论文”和“最佳论文提名”。主持十余项科研项目。担任国际期刊Neural Network在内的4个国内外期刊编委和青年编委。先后四十余次担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国际会议领域主席(Area Chair)、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Senior PC Member)以及程序委员会委员(PC Member)。


报告5:

报告题目: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高质量论文写作实践

报告摘要:本报告聚焦研究生首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构思与写作全过程,围绕“什么是科研创新”、“如何开展科学研究”、“什么是高质量论文”及“怎样撰写高质量论文”等核心问题展开探讨。内容涵盖选题与问题发现、创新思路的凝练、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的优化等关键环节。报告通过分享科研创新与论文写作中的关键要点,帮助研究生掌握高质量论文的构思逻辑与发表策略,为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与论文写作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启示。

报告人简介:涂文轩,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聚类分析、图机器学习、联邦学习等领域研究,发表IEEE Trans及CCF A类论文40余篇,包括IEEE TPAMI、IEEE TKDE、IEEE TIP、ICML、NeurIPS、CVPR、AAAI、IJCAI、ACM MM等,谷歌学术引用3800余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项;获2025年度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4年度ACM长沙优博奖、国防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23年度IJCAI YES青年精英学术大会“学术新星”奖等;担任ICLR、AAAI、IJCAI、ACM MM等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会议领域主席/高级程序委员,以及IEEE TPAMI、IEEE TKDE、IEEE TIP、IEEE TNNLS等国际人工智能顶级期刊审稿人。


  • 地址 :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育才路15号
  • 邮编 :541000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