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学术之星”获奖者通过展示PPT分享他们的学术成果,围绕“如何查阅论文文献”、“如何做好科研”以及“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科研”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政治与行政学院的汪松林在经验交流时分享了读书对他的影响。他认为,读书可以使自己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反思过去、畅想未来,他的分享充分体现了“学无止 境”的观点。教育科学学院的严文宜表示做科研“兴趣是前提”,要以兴趣为指导,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打磨论文。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程德波介绍了如何在 大数据时代找出数据内部存在的联系,并分享获取、阅读文献以及撰写科研论文的经验。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李飞建议在论文撰写中多借鉴顶级期刊论 文,可以用列图表、建数据等方式进行分析,他认为“在科研上,思想要大胆,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虚心求教。” 化学与药学学院研究生熊裕豪则强调科研态度 的重要性:“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发现并享受科研带来的乐趣,不能让功利性左右自己。”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梁小静 就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习总结出5点经验,即“舍得付出、勤于思考、善查文献、主动交流、自我减压”,她强调“细节、习惯决定成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蔡 美静在交流最后表示“研究生阶段应该是人生青春璀璨的三年,不应该让他黯淡无光,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就自己在阅读文献、论文写作、学术研究方向以及生活与学习平衡等方面的困惑与到场“学术之星”进行了交流。
最后,研究生工作部韦东老师对本次交流会进行总结,肯定了“学术之星”取得的成就,表示做学术研究需要带着纯净的心灵,拒绝功利性。韦老师引用知名学者傅 国涌在我校讲座中谈及的一句话表达他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人生的厚度取决于读书的厚度,读书的厚度也决定了人生的高度。”他希望同学们多读书,在读书中 不断积累、反思、完善、战胜自我;在阅读中,把握学术前沿和创新思维;在学术研究中,既仰望星空,大胆创新,又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据悉,本届研究生科技文化节共评选出了14位“学术之星”。此次交流会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树立学术偶像,展示我校研究生的风采,传播优良学风,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提升学术研究热情。
研究生记者团 乔晶
图片说明:会议现场
图片说明:现场观众就如何平衡读书与生活的困惑向学术之星们提问
图片说明:学术之星合影